7月1日,《农民日报》刊发临沂市委书记任刚署名文章《为打造齐鲁样板贡献更多“沂蒙好例”》。文章内容如下:
山东省临沂市山川河流众多、地形地貌多样,是革命老区,也是山东省面积最大、人口最多的市。过去,临沂是山东省推进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,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;如今,临沂接续推进乡村振兴,创造了“四雁工程”“百千工程”等典型经验,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了更多“沂蒙好例”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深化实施“四雁工程”
打造融合创富共同体
乡村振兴,关键在人、关键在干。临沂瞄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,坚持以人为本盘活各类资源要素,出台深化实施“四雁工程”的政策措施,进一步优化乡村生产关系、释放农村发展活力,以人才兴带动乡村兴。
坚持精英思维,锻造人才育骨干。针对乡村人才短缺、产业竞争力弱、乡村发展活力不足等难题,临沂市深入实施“头雁领航、归雁回引、鸿雁丰翼、雁阵齐飞”四大行动,锻造乡村振兴“主心骨”。“头雁”领航,坚持“重激励、严约束、及时调、掐尖选、支持干”,培树更多“王传喜式”好干部,建立“头雁”能上能下、能进能出、能高能低机制。“归雁”回引,紧盯在外优秀企业家、专家学者、大学生等,配套出台招商引资、创新创业、金融助力等助农政策,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、能人回乡、农民工返乡、企业家入乡。“鸿雁”丰翼,发挥临沂大学、临沂农科院等平台作用,创新“学院+中心+基地”培养模式,分批次、分类别对种养能手、文化人才、能工巧匠和乡村好青年等进行轮训,育好用好乡土人才。“雁阵”齐飞,以财政资金为引子,通过贴息贷款、设立风险补偿金等方式,撬动社会资本助力“四雁”人才创办的农业经营主体提档升级,有力促进消费品上山下乡、农产品进城入市的城乡循环。
坚持融合思维,联动发展共创富。以“四雁工程”为统领,不断探索以“雁阵”模式创新为突破口的四种融合创富路径。一是“双社联合雁阵共建”模式。临沭县青云镇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合作社两大“雁阵”联建联营,发挥党支部功能,引导形成联合社,推动耕地集中流转、成方连片,由农服企业规模经营、专业化生产,创新推出“金丰公社”“星光农场”,有效解决了“谁来种地”“怎么种地”的问题。二是“国企助力共建共富”模式。费县东蒙镇将临沂市农发集团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链条,发挥国企在资金、技术、营销等方面优势,采取“保底分红+超额激励”利益分配方式,构建国企、合作社、农户三方共赢的利益共同体。三是“雁阵联企创富”模式。费县薛庄镇彩山前村立足本地特有的旅游资源禀赋,在成立旅游特色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,与当地有实力的旅游公司合作开发运营,各自发挥自身优势,合力推进村庄发展群众共富。四是“双领双全四雁齐飞”模式。蒙阴县探索形成党委领导联合社、党支部领办合作社,全生命周期、全产业链条的“双领双全四雁齐飞”模式,走出了一条生态好、群众富、可持续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深化实施“百千工程”
打造齐鲁样板先行区
近年来,临沂深入学习浙江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结合本地实际,以乡镇为单元实施“百千工程”,每年选取24个片区给予3亿元重点扶持,示范引领乡村振兴。以此为起点,开启乡村振兴片区建设之路,通过规划连片实施、环境连片提升、产业连片发展、组织连片共建、资源连片投入等系统举措,有效整合资源、促进均衡、带动共富,实现“一片一片地抓,抓一片成一片”,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“沂蒙乡村”。
规划连片实施。围绕“抓什么”,把临沂市156个乡镇划分为农业主导、生态文旅、工业带动、城乡融合4类,统一规划、特色发展,并把西部6个乡镇作为集中片区重点帮扶。围绕“如何评价”,制定考核办法,强化结果运用,表扬变化大、进步快的乡镇32个,提拔重用优秀乡镇党委书记9名。目前,市级以上示范片区达到62个、覆盖1064个村。
环境连片提升。坚持政府投入、村民投工投劳和社会参与相结合,从村庄整洁入手,逐步拓展到道路硬化、绿化亮化、文教卫生、数字乡村建设,不断优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。实施“百千工程”,市县财政3年列支36亿元,建设100个示范村、提升1000个整治村,力争3个周期实现全覆盖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,投资20亿元开展14个小流域治理,守护绿水青山。支持各县区探索农村废弃物生态化、资源化利用等不同模式,3年来全市化肥、农药使用量下降7.6%和10%。经过整治提升,美化了村容村貌,促进了绿色低碳发展,增强了村级组织向心力和战斗力。
产业连片发展。在保障粮食安全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前提下,坚持“土特产”发展方向,把握区域品牌建设的规模化要求,重点培育18个特色优势产业。坚持三产贯通,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102家,近3年食品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%;以精品民宿为抓手发展乡村旅游,创建省级以上景区化镇村118个。坚持招商赋能,2022年以来招引涉农项目200个,总投资560亿元,全市各类乡村产业片区、园区发展到156个。2022年,临沂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达971亿元,城乡居民收入比由5年前的2.62缩小到2.34。
组织连片共建。坚持强村带弱村,组建片区党委47个,试点建设乡镇党建综合阵地21个,带动489个村连片提升。通过建强党组织带动各类经济、社会组织,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、联合社达到2.5万家,社会化服务组织达1.3万家,2022年以来吸引873名在外企业家、大学生返乡创业,志愿服务组织覆盖75%以上的行政村,依靠经济融合、片区协同,乡村组织化水平有了新提升。
资源连片投入。2019年以来,市级财政整合投入资金418亿元、年均增长8.5%,21%集中投向片区。探索市场化投入机制,创新“乡村振兴合伙人”制度,搭建城乡要素供需对接平台,匹配村企合伙项目223个,吸引社会资本40亿元。创新金融方式,美德信用积分、生态价值转换授信5.1亿元。用好国家级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政策,2023年以来为1166家涉农主体授信173亿元,目前全市涉农贷款余额3787亿元。
临沂市将大力践行沂蒙精神,坚持突出农民主体,加快城乡二元融合,推动三产贯通,实施“四化协同”,促进“五大振兴”联动,聚焦重点、精准突破,力争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征程中创造更多“沂蒙好例”。
(农民日报)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声纸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36 联系邮箱:55 16 53 8 @qq.com